- 作者:佚名
- 時間:2016-05-31
- 點擊:6742
- 來源:本站原創(chuàng)
近日,在文法學院的《教育學》課堂上,舉辦了一場“還原教資面試現(xiàn)場,我來當老師”的課堂實踐活動。畢甸老師首次把課堂交給學生,讓全班6個小組各推選一名同學上臺講課,其他組員則充當學生和評委,對6名講課的同學進行答辯和評價。
據(jù)悉,報名講課的6位同學在講課前一周確定了講課的主題,主題為語文學科的教學知識,14級漢語言本一班的董文同學講課的主題是《故都的秋》、14級漢語言本二班的胡建雄同學講課的主題是《聲聲慢》、14級漢語言本二班的劉靜雯同學講課的主題是《散步》。此外,每位“小老師”還要在上課前需準備好上課的教案、PPT和所需教具。
講課現(xiàn)場,每位同學講課的時間均為10分鐘。董文同學在講述《故都的秋》課程時,將北國與南國的秋進行了對比,ppt和板書直觀地展示了南北之秋的差異。莫興潔同學講授的課程是朱自清的《荷塘月色》,她首先讓學生欣賞與《荷塘月色》同名的菜品,吸引學生的注意力,從而引出“通感”的概念;再通過分析文章里使用了“通感”手法的例句,來讓學生了解“通感”修辭格的用法;接著,讓學生做習題來鞏固知識點;做完習題后她再次總結了通感這一概念;最后讓學生欣賞運用了通感的古詩詞,并布置了下節(jié)課的學習內容。通過層層的循循善誘,學生們全神貫注,完全融入到課堂之中。
主講課人講完后,全班同學對6名講課的同學進行5分鐘的答辯和教學評價,6個小組的組長則進行教學評分。評分從職業(yè)道德、心理素質、儀表形態(tài)、言語表達、思維品質、教學設計等八個測試項目進行,此評價標準與教師資格證考試的評分標準完全一致。
聽完6位同學的講課后,班級學習委員段定幫說:“雖然同學們的講課時間有限,但是在這短短的10分鐘內,同學們都將每個作品的精華挖掘了出來,講解深入淺出,生動形象,十分有感染力。通過聽同學們講課,我對教師資格證的面試流程和注意事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?!?/SPAN>
據(jù)畢甸老師介紹,國家教師資格證考試自2012年以來需每位同學自主報考,改變了以往直接拿證的模式,從而增加了考試難度,這就要求每位同學用心備考。此次在課堂上模擬教資面試現(xiàn)場,能讓學生以理論結合實際,學以致用,為教資考試打下堅實的基礎,了解考試內容和規(guī)則,體會教師職業(yè)的特點,為同學們就業(yè)創(chuàng)業(yè)打下堅實的基礎,從而更好的激勵學生認真學習,調動學習熱情。(記者 王媛)